是否是班会的主体,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否得到关注.学生是班会的主体,教师是班会的协调者,对学生问题的解决,教师只提供建议,但不替学生做决定.教师重在调控整个班会的方向,调动学生全员参与,防止活泼外向的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性格内向的学生受到冷落.2.学生是否认真投入班会活动.对学生活动状态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1)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班会活动.(2)学生参与过程中,能否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来.(3)学生在班会中能否获得自我体验,愿意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3.学生是否在班会中获得改善,改善的状况如何.在班会中,要让学生在认知、情感和个性三个层面有所改善.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学会认识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新的态度;通过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从而改变学生的行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获得不同程度的心理体验以及认知和情感上的领悟.三、着眼于对活动结构的评价构成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不是封闭的,而是多元化的.体现在:1.班会目标的达成是否是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有明确的预期目标,重在发展和预防.它是一个方向目标,侧重在学生自我观念的建立、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和个性品质的改善等方面.在班会目标的达成程度上,对于每个学生而言不是统一的,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发展.2.班会的内容和结果是否是多元的.班会内容的选取应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选取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最关心的自身心理问题.不论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班会的内容,归根到底是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3.师生关系是否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彼此尊重、平等、民主、和谐、合作、开放的,学生是班会的主体,教师是班会的指导者,教师对学生持非批评的态度,为学生提供服务,班会过程是师生互长的过程,不存在一方灌输给另一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