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间,江西各地纷纷成立了农村服务区和实验区,作为改进农村工作的“先锋”,积极推行教育、卫生、农业、合作四项事业。在全省卫生处的合作下,各区均设立了卫生组或保健所,由省卫生处选派员组织,推进各项公共卫生事业,除医疗保健外,还推行农村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活动。第三,除上述这些固定的卫生机构或合作的医疗事项外,省卫生处还根据具体情况及一些突发性事件的需要,经常临时组织医师护士进行巡回医疗。如1934年对“新收复区”的救护医疗,1935年在水灾区组织的巡回医疗队,1936年组设的巡回防疫医疗队,1937年组织的防治脑膜炎临时巡回防护队及针对血吸虫病组设的疫病防治研究组等。这些临时医疗队都是在短期间内组织成立,有需要即成立,任务完成又随即解散。这对于缺少固定医疗机构的广大农村应付一些突发性卫生灾难是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从无到有,本身就是一大突破,科学的治疗与预防工作开始真正深入乡村。乡村的公共卫生事业,最难普遍,所以各保健所除了在中心村设立医院从事诊疗工作外,并经常注意组织巡回治疗及预防接种,为进一步推广普及,每年都举办一两次卫生员及接生员训练,每次训练二十人至四十人。服务区还在区内每保设卫生工作站,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尤其注意妇婴卫生,派助产士推行新法接生,进行产妇检查,并举办婴儿健康比赛等,但由于人力财力所限,这在农村难以普及。这一时期的江西农村卫生现代化事业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但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卫生机构,而且这些乡村卫生组织在数量上也在不断地增加。尽管“七七事变”后,全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但战火并没烧到江西,对于江西各项事业的建设影响并不大。这一时期成为民国时期江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县卫生机关数发展到了近十年的顶峰,而江西省亦成为全国公共卫生建设的先进省份,大大推进了民国时期江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