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中,为何树下的男子会感得苦乐相杂的果报?此公案对你有何启发?Р2、金色比丘尼前世为何会成为出身卑贱的丑女?你看了这个公案有何收获?Р3、舍利子尊者是佛陀智慧第一的声闻弟子,他之所以拥有这样的智慧,在不同的经典中的说法不同。你如何看待这些不同的说法?Р4、做完善事之后,我们应当如何发愿?Р5、《因缘品》云:“诸福真奇妙,其果极善妙,无似福解脱,是故当积福。……福德浅薄者,难化堕恶趣,如沙中无油,彼者岂有乐。”请解释其意义。Р第四十一课Р1、在现实中有两种人:一种是以苦得乐,一种是以乐得苦。请解释这两种人。Р第四十二课Р1、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说:“先遮遣非福,中应遣除我,后遮一切见,知此为智者。”请解释此教证。这个教证在说明什么问题?Р2、请分析愚者和智者对待罪业的态度。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罪业?Р3、请详细解释什么是杀生。Р4、解释极重、中等、下等三种杀生罪业。Р5、如果从有境的角度而言,根据所依身份(即相续中受持的戒律)的不同,杀生的罪业也有轻重之别。请对此具体分析。Р6、按照《俱舍论》的观点,从作、积的角度,可以将业分为四种,请以杀生为例对此说明。Р第四十三课Р1、按照小乘的观点,哪些肉是可以食用的?Р2、大乘有没有开许食肉?为什么?Р3、具体分析杀生的六种果报。Р第四十四课Р1、看了无垢光尊者、龙树菩萨、贝若扎纳等大成就者感受果报的公案,你有何体会?Р第四十五课Р1、有人认为苯波教就是佛教,你怎么看这个问题?Р第四十六课Р1、在《那先比丘经》中,弥兰国王曾经问那先比丘:“你们沙门说,有人在世间造恶业一百年,临终前在短暂的时间念佛忏悔就能获得解脱,我不相信这种说法。你们沙门还说,一个人平时没干过什么坏事,仅仅杀害一条生命,死后就会堕入地狱,我也不相信这种说法。”我们应当如何回答弥兰国王的疑问?Р2、受持不杀生戒和仅仅在行为上不杀生而没有受戒是否相同?二者有何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