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陈旉农书校注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45 |  大小:90KB

文档介绍
得理的精神。(三)谈论烂秧问题,指出由于播种太早,天气尚冷而烂秧;秧田经过精细整地施肥才播种,烂秧后另选白田作为秧田,就要造成双重损失,不但浪费种子和劳力,白田不能培育壮秧,还会严重地影响稻的生长和收获。(四)谈论怎样控制秧田里的水,所说颇为细致而合理。六农学体系和思想《齐民要术》具有农业全书的性质,但它主要只是分别叙述各项生产技术,而没有对其中所包含的问题与原理作系统的概括。这种系统性的讨论,在现存古农书中,开始出现于《陈旉农书》。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可以说是土地经营与栽培总论的结合,这是全书的主体(不但性质上是主体,在篇幅上也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二)。中卷的牛说,在经营性质上仍是上卷农耕的一部分,因为牛是当作耕种用的役畜饲养的。下卷的蚕桑,在当时农业经营中是农耕的重要配角。再就上卷的编次说,以十二宜为篇名,十二宜互有联系,有一定的内容与顺序,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陈旉在自序中说:“旉躬耕西山,心知其故,撰为《农书》三卷,区分篇目,条陈件别而论次之。”又在后序说:“故余纂述其源流,叙论其法式,诠次其先后,首尾贯穿,俾览者有条而易见,用者有序而易循,朝夕从事,有条不紊,积日累月,功有章程,不致因循苟简,倒置先后缓急之叙。虽甚慵惰疲怠者,且将晓然心喻志适,欲罢不能。”作者显然有意识地追求农学体系的完整和前后贯穿。再看各篇内容,虽不是都很充实的,一个问题也可能散见于若干篇(例如肥料),但是如天时之宜篇谈论天时变化的规律及其掌握,善其根苗篇一开始就指出培育壮秧的总原则,牧养役用之宜篇概括地说明牛的饲养管理的原理,等等,都能或多或少地提出一些系统性的理论。科学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系统性的理论,要求从许多事实中抽象出其中所包含的原理,或者从复杂的现象中概括出变化的规律来,再把这些原理或规律安排在合理的体系里。《陈旉农书》开始表现出这种比较完整的系统性的讨论,标志着我国农学上一种重要的进步。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