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求真求善求美——语文大树枝繁叶茂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26KB

文档介绍
师并不是一个旁听者,而是一个对学生意见的积极倾听者和平等对话者,在倾听中,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火花,敏锐捕捉生成资源,以平等对话中的一员或“首席”,恰到好处地介入对话,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总之,语文学科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语言的积累,语感的训练和听说、读、写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也就是在教案过程中既重视它的工具性,又体现人文性,使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完美的统一,那便是我们向素质教育迈进了一大步。四、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召唤人文内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因此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大语文教案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以让学生充分地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如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各种标牌广告等,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等,都是学生学习的极好资源。比如,学习了歌颂家乡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我们家乡的文物古迹的资料,感受家乡的人文风情。其中有值得学习的历史文化名镇----虎门镇。虎门镇钟灵毓秀,文人荟萃,人才辈出。“林则徐虎门销烟”名闻遐尔。教师可以搜集这些名人的资料,让学生与家乡的名人“亲密接触”,或者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虎门镇,感受虎门镇浓厚的人文底蕴。学生在交流、参观中,内心自然而然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在浓浓的人文气息中得到正确的形成。        “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没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持就没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就难有‘留取丹青照汗青'的业绩。”让我们真正扬起语文教案的“人文”风帆,在语文教案中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导学生关注“人文”,走近“人文”,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比翼双飞,去迎接语文教案的真正春天!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