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去感悟,去躬行,去收获,此则美丽的真谛。又闻太白“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赞叹,那是亲临峡谷中感悟自然的抒发;又叹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那是赤壁矶上风姿英发的吟啸。文人雅士亲赴美景,访名川,走万里,留得千古佳作,一叙美之真切。得到美,源于入而悟之,悟而感之。不必叹息美丽太少,只要深入事物,便能穿透层层迷雾捕捉到存在的珍贵。入而悟之,悟而感之,感而熟之,熟而美之。【点评】文章依据网友甲的观点反复申论写成,中规中矩,叙论结合,卡西莫多丑人背后金子般的心灵,不走近不熟悉怎能了解?入而悟得美之深刻,美之全面;邰丽华的舞姿变换,演绎的铿锵美丽不体会怎知她们舞的绚丽,美的璨然。大量的例证铺排有力地深化了论点——熟悉产生美。暖意朦胧恰似迸射的火焰,只有隔着雕花屏风才能感受温和的暖光,映着眼眸,如阳暖人心。宛若清风的新月,只有蒙着苏绣轻纱才能抚摸暖意的流光,映着波光,洒清辉万里。至于孤高的红莲,只有伫于三尺距离才能嗅到婉人的暗香,映着绿漪,播余香绕梁。这些,都是暖意的美。有人宁愿推倒屏风,扯乱轻纱,踏碎咫尺,只为触碰朦胧下真实的阴影。奈何世间万物曾不得愈近愈艳。火焰带着噬人的毒舌,残月刻着累累的伤痕,而红莲遗世独立,冷眼人间。也许,这朦胧的距离不只是美的界限,也是美给予人的恩赐,抑或,警示。过于亲昵,过于接近。人无完人,美无大美。近则愈危,危则愈碎。最后只得片地冷光。亲手破坏的神圣,亲眼目睹的凋零,岂不悲剧。这些,都是冷意的美。但可笑的是,有人又走向神秘化的极端,将美缚于高堂之上庙宇之间,置于深海之渊雪山之巅。奈何天地生灵曾不得愈远愈神秘。若非得知火焰之妖娆暖意,圆月之浑然可爱,红莲之缦然远立,若非触碰美之为美,又如何产生心的撞击,情的迸裂和爱的衍生。若没有脑海中美的轮廓,心中开着荒芜的无色之花,那心中持有的神秘,也不过故弄玄虚,如干涸之泉。无论想象多缤纷繁饰,终是苍白无力的幻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