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23KB

文档介绍
。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为什么要强调“偏有中国人在里面”、“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强调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学生也就理解了“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那么鲁迅当年弃医从文的原因也就容易理解了。另一方面,题目也不能太方便太容易,如果课堂上都是“是不是”、“对不对”这类的提问,那么课堂气氛再热闹,对提高学生的能力也是毫无意义的。总要像从树上摘苹果,踮起脚摘不到,跳一跳或跳几跳摘到一样,激励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第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使学生感情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去。如果一堂课,始终一本正经地讨论问题,枯燥地做练题,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训练法。创设情景的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模仿课文中的人物的动作、神态,指导学生表演根据课文排练小品,分角色朗读,展示教学挂图等,都能引起不同意见辩论。如《愚公移山》分角色扮演愚公、智叟表演,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人物的性格,理解了文章的深刻含义。第四,适当点拨,引而“不发”讨论训练法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常常会在讨论和练习中遇到“拦路虎”,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点拨。点拨是为学生指点迷津,为学生的思维拨正方向,开拓思路。但点拨不是“揭示谜底”,而是点而不“答”,引而不“发”,给学生留下“探胜”的余地。经点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第五,解放思想,不怕课堂里“闹烘烘”。课堂里闹烘烘是传统教学法最犯忌的。学生全神贯注听,认真记,除老师讲课声,只有沙沙记录声,这是过去语文教师追求的最佳状态。但讨论训练法却反其道而行之,讨论时力求闹烘烘,闹烘烘正说明了学生已进入了角色,讨论已渐进入佳境,学生身上蕴藏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潜在能力正在激发出来,他们的语文能力正在闹烘烘的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中潜滋暗长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