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外,当时还有许多艺术歌曲遗存。如音乐家魏双候的四世孙将魏双候当时带到日本的200余首曲谱的50首编成《魏氏乐谱》,反映了明代部分宫廷歌曲的风貌。如:《敦煌乐》“琴歌”是富于抒情性的古代歌曲,明代出现了专门的琴歌谱集。琴歌一般是随着七弦琴弹轻吟低唱。曲调多为平缓吟诵性。如《长相思》“小曲”是民歌的进一步发展,常用乐器伴奏,且增添了过门,有的小曲长达200多小节。如《山门六喜》。《山门六喜》全曲有六段,即由六个牌子组成,曲调婉转、平稳,结构严谨,歌词内容丰富。音域不是很宽广,有叙事性。演唱时要求声音明亮、婉转、流畅。从曲目可以看出,有的一字就有数音要求演唱连贯。整个曲子演唱要清晰悦耳。这就要演唱不仅要有清脆的嗓音,还要受良好的训练,要唱出“味儿”。还要一提的是,在明末,“吴歌”盛行一时,它是苏杭地区的民歌,在全国广泛流行。是主要歌颂男女爱情的声乐作品;“粤歌”是清代盛行于两广地区的乡间民歌。它保持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在声乐论著方面,有清朝徐大樁撰写的《乐府传声》,作者在此书充分论述了歌唱中“声”与“气”的关系,提出了“正字音,审口法,别宫调,重曲情,放松喉咙”的歌唱原则。由于戏曲音乐在各地逢勃发展,明清时期戏曲音乐已成为民族声乐的主流。那么涌现出来的是更多的戏曲表演家、戏曲音乐家和演奏家。如:魏良辅是明代著名的戏曲音乐家,沈璟是明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魏长生是清代著名的秦腔表演艺术家等等。明、清的说唱法艺术也是相当流行的一种声乐形式,且发展得非常完善和成熟,大体分为:鼓河、子弟书、西河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弹词等。通过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在宋、元、明、清时期,歌唱活动开始从众多的音乐艺术中脱离出来,成为专门的一种声乐艺术形式,尤其是在中国近代社会以后,西洋声乐艺术开始进入中国。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现代声乐艺术已逐渐形成了科学的、系统的中国声乐学派。2001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