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看上去似乎颇有“英雄气概”,但是人家把你写的这些文章集中起来,看后会说:天下哪有一摸一样的人呢?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写,他说:“歌颂先进人物嘛,总得把人物写得高大一点才行啊!”外貌“高大”与否,并不说明他们是否先进。先进人物的外貌是绝不会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的。你只要看看周围的人,他们有高有矮,有胖有瘦,脸型、穿着打扮也多不相同,一般的人如此,先进人物也不例外。人物的外貌描写是否成功,不再与相貌出众,而在于能否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当代作家阿累的《一面》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始终扣住“瘦”字,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鲁迅先生是因为艰苦的工作完全毁坏了健康,可仍神采奕奕地顽强战斗,显现出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的光辉形象。文章并没有将鲁迅先生描写成相貌堂堂的英雄。所以在记叙文中,不能为突出先进人物,而随意将其外貌抬“高”。五、过“静”同学们作文中的外貌描写,常常是静止描写多,很少随着时间推移、人物处境和心情不同而写出动态中的外貌。有一同学写的《我的老师》,其中有这样一节:(周老师)也有不高兴的时候,这大多是同学的涂得乱七八糟的练习簿所引起的。在这时候,我就看到他额上的皱纹更多了,声音也更低沉了,甚至干咳声也增多了,虽说他从不大声斥责我们,但我们却比挨了打还难受。同学们就立刻把订正得整整齐齐的作业本送到他的手里。如果该同学能够在这节后面加“不一会,周老师嘴角上就又挂上了微笑”一笔,写出周老师外貌的变化,就活了,这样的外貌变化,正是他内心思想的表露。以上仅仅是本人的一点点经验之谈,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征,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即使把满副头发都画得十分逼真也毫无意义。”鲁迅先生主张“画眼睛”,并不是说外貌描写一定要写眼睛,这里指的是要通过选择突出典型的特征,写人写事,“画眼睛”实际上就是表现特征,从而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外貌描写不能离开文章主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