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要尊重教师、学生的意见,在积极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选购图书,学校应在资金、版本上把关,真正将优秀图书选入馆藏,以图书的质量吸引读者,“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在服务上,要简化流程,加快流通,吸引学生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图书角是图书馆工作的延伸。班级图书角是图书中转站,应当及时进行新书通知、经常性周转,并建立学生借阅记录,便于学校调查研究;同时吸引学生个人藏书参与流通,以“图书漂流”、“图书跳蚤市场”的方式吸引学生交流图书。鼓励校际之间开展“图书漂流”。8、推荐与自选。阅读书目的推荐要集思广益,力避单一。要考虑不同内容、文体、风格、作家等因素,综合县、校、师三级推荐的情况,为学生提供书目;鼓励学生自选书籍,教师提供指导,鼓励学生以社会读者的身份参与公共图书馆的阅读,参与公益性读书讲座。9、学校与家庭。通过学校的努力,倡导建立书香家庭,倡导亲子共读,每年推出典型。为读书家庭提供智力支持。(四)校园文化。致力于形成“读书成长”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同载体的阅读文化,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10、讲堂。有计划地安排讲堂活动,以“荐、读、研、讲”作为讲堂活动的基本流程,以“讲书”的方式推进读书,鼓励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参与讲堂,使读书活动交流可以在不同层面得以广泛交流;以作家、小作家、校友、社会人士、家长等多种层面参与学校讲堂活动,把学校的讲堂办成聆听“窗外声音”的重要场所。11、考级。对显性的、有明确的评价指标的阅读行为,可以尝试以考级的方式进行。可以以教师考、学生互考、班级互考等形式开展,但要防止因为压力导致学生兴趣下降。12、节会。以读书节、读书会等形式推动校园读书氛围达到高潮,集中力量解决一两个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把读书节会办成集研讨、培训、表彰、宣传、推进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五)教师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阅读视野、水平决定了学生的阅读选择与兴趣。13、开拓阅读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