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61KB

文档介绍
1%和0.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2组轻度非典型增生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2结果3讨论决定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但早期食管癌极少冇引起患者其至医生警惕的主观症状,导致临床早期诊断的困难。许多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常无特征性表现,以局限性充血、浅表糜烂及粗糙不平等黏膜浅表病变为主,常规内镜检查极易漏诊,奋研究显示内镜对癌前的病变的漏诊高达40%;故应积极重视此类患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最常用于诊断食管非典型增生和早期鱗癌的是色素内镜。色随内镜是指在内镜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辅助使用色素,使病灶的形态、范围更为清晰,从而提高肉眼识别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取材,提高病变检出率的方法。Lugol碘液是诊断食管癌常用的色素之一。成熟的非角化鱗状上皮内含有丰富的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的糖原,遇到碘液中的碘呈棕褐色。组织化学及生物化学研究表明,食管癌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其至消失,遇碘则呈淡染或不染色;非典型增生灶的糖原含量减少,呈现不同程度的淡染;柱状上皮黏膜则不染色。本研究发现,通过碘染色,能将那些肉眼征象尚不明晰的病灶清晰的显示出来,内镜医生可明确对食管黏膜病变区的不染色或浅染色区进行活检,活检阳性率大大提高,本文染色组食管癌诊断率为13.1%,明显高于对照组3.1%,且经超声内镜检查发现5例早期食管癌(病变局限黏膜层,黏膜下层完整未受浸润),染色组与对照组中重度非典型增生诊断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内镜下碘染色能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阳性率,减少活检取样误差,从而减少食管癌的漏诊、误诊率,更有利于发现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iL操作简便、安全、费用低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王国清,刘韵源,郝长青,等.食管黏膜腆染色图像和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学的关系[」].中华肿瘤杂志,2004,26(6):342-344.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