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许多后顾之忧,让广大农村的土地流转更有序更健康更快速。2、进一步加大农业新型主体培育。一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立足提升传统农民,引入新型农民,着力培育一批骨干农民,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制定认定标准,拓宽培养途径,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培养。二是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按照“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牌、经营有场地、设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要求,鼓励有一定经营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合作社,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财务收支和生产经营等的指导,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深入开展示范社创建,强化建章立制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合作社的运行质量。3、提高广大人民对土地资源及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一是适度增加补贴和激励,特别是种粮大户的补贴应大幅提高,采取“谁耕种谁受益”原则,降低或取消对撂荒土地户的各种涉及种植业的“直补”,对不宜耕种及高成本区域,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进程。二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耕地是不可再生资源的观念,切实利用耕地资源,减少撂荒及浪费土地资源。三是认真落实《土地管理法》第37条规定,凡耕地撂荒2年以上的,由村集体组织责令复耕,对既不复耕又不流转的,由村组集体强令收回重新发包,同时追究撂荒根底所造成的后果,实施适当的经济处罚。 4、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快高山村、二环山村农户向城镇、平坝集中,在平坝、丘陵地带,倡导免耕法大力发展小型农机械,扩大机械耕种区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合理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把成本和效益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波动,加强对农资、农产品市场的规划布局,防止农产品和农资的大幅度波动。5、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机械现代化程度,提高土地收益。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农户按自身实际选择种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