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3分)四、简答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如何解释“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2.为什么说“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3.社会责任的媒介规范理论有哪些原理原则?4.什么是媒介技术的数字化?新媒介的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的社会意义数字化指的是在电子信号的传输方式上,用数字压缩方式来取代传统的信号模拟方式。5.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应当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传播权:知晓:传媒接近权:6.简析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把关人”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里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1分)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是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3分)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送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4分)总之,大众传媒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或“把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2分)7.简述大众传媒舆论导向的重要性。(1)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2)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不管这种“再构成”是对现实环境的客观反映还是歪曲的反映,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3)舆论导向包含了对社会认知、价值、态度和行动的全面引导,“议程设置”作为舆论导向的第一个阶段,即传媒通过有选择的报道新闻来把社会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方向。8.简述信源的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