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无法逃离的漂泊者——艾丽丝·门罗《逃离》中卡拉的人物形象分析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50KB

文档介绍
她对于人生A标、方向的迷茫和恐惧,也体现了她对于自己所处的生活的质疑。四、结语本文通过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探讨了小说中“卡拉”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性格成因以及其影响。门罗以”卡拉“这一个平凡的小镇姑娘的生活向人们展示了对女性在爱情、婚姻的现实社会中的悲剧的深思。”卡拉“这一形象充分体现了女性内心的复杂与敏感。在卡拉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顺从与叛逆,勇敢与懦弱。她顺从于自己的丈夫,却又反叛于自己的家庭;她勇敢的走出逃离自己丈夫的一步,却又在逃离的途中放弃了出逃。这些矛盾着的性格特征是女性自身的局限性和传统社会的压制造成的。门罗是想通过“卡拉”这一形象让人们思考:女性逃离的出口在哪?也许,逃离的路不在于现实,而在于内心。有人说艾丽丝•门罗像契诃夫,在生命中能够捕捉住令人绝望的真相。而门罗作为女性,则更敏感于明明知道己经失去却硬装毫不知情的那一刻。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当中或多或少在某些时刻想过“逃离”。因为人总是有倦怠的时候。而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应该假装毫无知觉。因为有些东四是注定逃无可逃的。[7]或许,无法逃离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的内心,注定漂泊的心。注释:[1]?(加)艾丽丝•门罗著,李文俊译,《逃离》[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美)史蒂文斯著,《简析荣格》[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马向真,《荣格原型理论的道徳解读》[J],东南大学人文学院.[4]?(美)朱迪斯•巴特勒著,宋素风译,《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5]?(法)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M].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6]?林小群,《对艾丽丝•门罗〈逃离〉的后现代主义的解读》[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四期.[7]万威,《〈逃离〉的女性主义叙事技巧解读》[J],鞍山师范学院.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