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干燥或黄糙,脉洪数或细数。Р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Р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Р若病情发展,应及时手术。Р回顾性总结2011年我科肠痈按照上述辨证服用中草药治疗,总有效率达95%,有效者的病人有共性特点,腹痛多起于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约70%~80%的病人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泛起右下腹痛。右下腹压痛是本病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一般可伴有发烧(体温38℃左右),恶心纳减,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等。相反则疗效不佳。必须及时手术。下一步在治疗此类病人时需要寻求新的辨证方法。Р2010年度外科中医优势病种肠痈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Р一、分析、总结和评估Р我科制定的常见中医优势病种肠痈,近一年来,根据中医辨证进行中药应用,配合中药外敷、保留灌肠等治疗,对肠痈瘀滞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疗效较好,可使大部分患者免于住院手术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湿热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疗效相对较差,需配合西药抗感染治疗;对热毒证(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疗效差,需积极手术治疗;对合并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者中医不适合作为主要治疗方法;对阑尾周围脓肿中医治疗有较大的优势,同时配合抗感染治疗可收到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Р二、优化措施Р1、加强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吸收国内外治疗肠痈的有效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Р2、对疗效较好的证型进行处方筛选,制定中药协定处方或院内制剂,方便服用。并进行临床、基础研究,优化方案。Р3、对肠痈湿热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热毒证(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合并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者采取抗感染、手术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中药辨证口服、灌肠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缩短治疗疗程和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