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宏观审慎银行偿付能力压力测试框架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而也无法对冲击下的潜在漏洞作出有效的预警。在某些案例中,压力测试的模拟冲击和相应的影响设定并不足够严重,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测试参与者并不情愿承认某些极端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压力测试的失败还可能归咎于压力测试本身,比如技术不足以应对复杂的金融工具或二次效应。另外,数据不足或情景设计缺陷,比如对某种风险因素的忽视、对风险溢出缺乏足够的重视等,都会导致压力测试缺乏稳健性。Р FSAP的相关实践对我国宏观压力测试具有启发意义,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和改进: Р 一是宏观压力测试应更多地考虑结构性因素。当前区域金融体系的层级结构和风险分布较为复杂,作为压力测试目标资产组合的违约概率分布特征及其面对外部冲击变量的风险敏感度也存在明显差异,难以适用一个能够普遍接受的标准模型。因此,压力测试框架设计应体现层次性,以更加准确地模拟实体风险与金融风险之间的传递关系。Р 二是重视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研究和建设。未来测试过程中,不应局限于仅选用与目标风险变量有直接关系的情景因素,应提高宏观分析能力及模型搭建水平。许多宏观经济运行指标与银行业的资产质量、贷款违约率等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宏观变量的变动理论上能够预测违约率的趋势。因此,应考虑建立并不断校准动态模型来反映这种关系。Р 三是加强数据收集和管理。数据缺失一方面造成不能很好的建模,另一方面不能很好的利用已有的压力测试模型。应继续加强和完善金融稳定监测体系,持续进行风险数据的收集整理,尝试建立宏观压力测试数据库,为进一步提升压力测试效果奠定基础。Р 四是充分研究国外宏观压力测试经验,掌握压力测试的技术细节。特别是要跟踪金融危机以来国外对原有压力测试框架的反思和修正,增强对前沿分析技术的学习和应用。Р 作者简介:于明星(1977-),男,山东省寿光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稳定理论与实务,金融风险管理,宏观压力测试。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