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貌由平原与山区两大基本结构单元构成,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由北向南渐低。从北部山区到南部平原呈阶梯式变化,层次分明(图2-2、图2-3)。其地貌由北向南依次为:山区-丘陵区-山前洪积平原-山(扇)前槽交接洼地-郇封岭岗地-沁河河漫滩-黄沁河冲积平原+古黄河河漫滩-青风岭岗地-黄河河漫滩(黄河带状冲积平原)。根据其特征及成因,全区可划分为山地、山前平原两个一级地貌单元和八个二级地貌单元。Р(1)山地:主要分布于焦作市北部,包括修武县、马村区、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博爱县和沁阳市的北部山地,是太行山脉的一部分。地貌类型包括构造侵蚀中山、构造溶蚀低山和构造剥蚀丘陵。其中,构造侵蚀中山分布于焦作市北部一带,山体呈北东向展布,地面高程大于1000m,地形陡峭,沟谷深切,有似峰林地貌,主要由太古界变质岩及古生界碳酸盐岩组成;构造溶蚀低山分布于沁河口、寨豁西村、子房沟、黑龙王庙一线以北,地面高程500~1000m,山势较陡,断裂构造发育,侵蚀切割严重,地面岩溶发育,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其次为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构造剥蚀丘陵分布在孟州西部及太行山前一小部分,地面高程200~500m,山顶部位呈浑圆状,山脊呈圆滑线状,山坡平缓,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及碎屑岩。Р(2)山前平原:主要分布在焦作市中部和南部广大地区,主体为山前冲洪积平原。主要地貌类型包括:山前倾斜平原、沁黄河冲积平原、扇前洼地、岗地和滩地等。其中,山前倾斜平原分布于太行山前五里源、待王、阴庙、西向一线以北,主要为坡积、洪积、冲积扇裙组成,地面高程87~200m,坡降6~10‰,组成物质以粉土、粉质粘土为主,部分为砂砾石,地势由北西向南东倾斜;沁、黄河冲积平原分布于沁河与黄河之间,以及武陟县东部,由黄河、沁河冲积而成,组成物质为全新统粉土、粉质粘土,地面高程85~110m,地形平坦,坡降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