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博物馆分类研究》word版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25KB

文档介绍
物馆、艺术类博物馆、综合类博物馆(1983年)。而梁吉生、王宏钧主张博物馆可分为历史、纪念、文化艺术、自然科学和综合性五大类(1986年)。到90年代,张晓军从具体博物馆职能倚重点不同出发,认为博物馆可分为全职能型、教育职能型、游览职能型、保存职能型四大类(1992年)。Р   黄定平不满意分类研究中静态横断面的分析,认为博物馆的收藏、陈列和研究是某种思想、意识的体现,因此,博物馆应归属于上层建筑之中。从社会生产力与上层建筑——博物馆相互作用角度出发,按现代博物馆300年历史发展把博物馆分为滞后型、同步型和探索型。滞后型博物馆的藏品是历史记忆的凝聚或自然物的原态标本,陈列中展示的是人类过去经济、政治、文化、风俗的历史或自然界的状态,这类博物馆为人类认识自己的过去和环境服务,是博物馆的主体。同步型博物馆的藏品、陈列、研究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是同步的,致力于新知识、新科技的普及与传播,常常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文化发达的标志。探索型博物馆不拘泥于现实实体的收藏和研究,而是为着探索未来世界的人们提供场所(1993年)。Р   90年代随着外国博物馆的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生态博物馆这一新的事物及其观念也引起国人关注和讨论,这样又有传统型与新生型之分。不同思路的不同分类法,从一个方面说明博物馆多样复杂性,博物馆类型的研究和区分,其落脚点在于博物馆管理。对具体的博物馆管理者而言,可以使其认识并掌握自身特点和工作规律,使职能明确、目标清楚,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特长,调整好组织结构、经费使用,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对于博物馆宏观管理者而言,可以使其看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对现有博物馆进行调整,对未来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正确指导博物馆建设。因此,类型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还有实践意义。尽管20世纪没有取得一致性意见,但不同观点的交流有助于学术进步和博物馆管理科学化。Р(史吉祥)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