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博物馆公共教育之馆校合作分析研究--_--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pdf  |  页数:71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馆校合作”及发展一、馆校合作合作是指个人或者集体之间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相互效力共担责任的方式。[7]那么,怎么样定义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教育合作?概括来说,博物馆和学校合作就是二者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的教育目标而彼此效力,承担共同责任的过程。Sheppard(1993)曾指出,“博物馆和学校的伙伴关系是不同的教育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其目的是让孩子们进行丰富的有活力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它也让教师和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从身心上融合在一起。”[8]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意味着彼此愿意一起去经历一个创造、发展、设计和实施的过程,所有的合作都意味着花时间在一起相互学习,计划一个程序来帮助学习者达到确定的清晰的目标。[9]因此两者的教育合作是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结果。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馆校合作”伴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日渐被重视而逐渐产生并发展成熟。“馆校合作”在西方已经有了一个比较长的发展历史。西方博物馆从19世纪中期开始便十分注重与学校的对接合作,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向前演进。现今欧美地区博物馆“馆校合作”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已经步入常态化、日常化、高水平阶段。中国博物馆的馆校合作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1905年,著名实业家张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并提出了博物馆应该为学校教育服务思想。1950年之后,随着中国博物馆事业在政府的推动下快速发展,“馆校合作”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事实上,“馆校合作”在东西方除了发展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之外,其教育理念、教育活动内容、合作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二、“馆校合作”的发展(一)“馆校合作”在西方西方博物馆“馆校合作”开始于20世纪早期,他们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尝试合作”时期、“教育职能探索”时期、“合作角色重新定位”时期、“合作新视角突破”时期[10]。“尝试合作时期”教育工作者开始将教育空间延伸到博物万方数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