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秦系简牍文字研究综述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借字之间的形体关系对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通假字进行分类整理, 并做了穷尽性统计, 对通假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讨。刘方《试析〈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通假字》对异体字、通假字重新做了筛选和归类, 并初步分析了本字和借字之间的上古声韵关系。拙文则结合出土文献的用字实际, 从形音义三个方面制定了确定通假的标准,并对睡简通假字反映的上古语音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Р    秦简书写于战国末年到秦代, 其字体呈现出古文字起了变化而今文字尚未定形的特征, 为隶变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材料。因此秦简出土后隶变研究在其产生的时代和隶书的性质等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裘锡圭先生认为睡虎地秦墓竹简所代表的字体还是一种尚未成熟的隶书, 可以看做是由篆书俗体演变而成的一种新字体。吴白《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认为睡虎地秦简是真正的秦隶,隶书起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 至少是秦昭王时期。隶变的规律是不断简化, 加快书写速度; 所用的方法有变圆为方、变曲线为直线、改断为连、改连为断、短笔改点、省简偏旁笔画、省简部分结构的篆文等11项。尹显德《小篆以前的隶书墨迹》认为青川木牍虽然比云梦秦简早80 年, 但是木牍文字与当时的金文、石刻文字有很大差别, 而与秦简十分相似, 所以认为它是最早的隶书墨迹, 从而提出隶书最早产生于战国中后期的论断。与尹文同期的钟鸣天、左程德《从云梦秦简看秦隶》认为云梦秦简虽然是早期的隶书, 但是从它的风格多样, 用笔熟练, 为多人所写而能字体统一的情况来看, 当时的隶书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毛惠明《从天水秦简看秦统一以前的文字及书法艺术》再次证明我国的隶书不是首创于秦代, 演绎于小篆, 而是至迟流通于战国时期, 在秦统一以前已经初步成熟。该文还认为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孕育着后来草书的胚胎, 最初的草书并不是楷书草化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 隶书应产生于战国末期的论断逐渐为学界多数认可。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