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如来藏说三经一论中的如来藏说之内在发展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24 |  大小:150KB

文档介绍
本論(Sastra) ┤Р 全┤┌論本偈全┼註釋偈(四百十一偈)└註釋偈Р 論└釋論┼註釋偈論└釋疏┌論本偈Р └釋疏(2) 釋論(Vyakhya)┼註釋偈Р └釋疏Р 漢譯《寶性論》包含了十一品:一、教化品,二、佛寶品,三、法寶品,四、僧寶品,五、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品,六、無量煩惱所纏品,七、為何義說品,八、身轉清淨成菩提品,九、如來功德品,十、自然不休息佛業品,十一、校量信功德品。相對於此,梵文本和藏譯本則編輯成五品,但是藏譯本五品和漢譯本十一品其內容則是一致的。也就是說:藏譯本<一、如來藏品>,包括漢譯的第二品<佛寶品>至第七品<為何義說>的六品。藏譯本<二、成菩提品>,相當於漢譯的第八品<身轉清淨成菩提品>。藏譯本<三、如來功德品>,相當於漢譯的第九品<如來功德品>。藏譯本<四、佛業品>,相當於漢譯的第十品<自然不休息佛業品>。藏譯本<五、校量信功德品>,相當於漢譯的第十一品<校量信功德品>。只有漢譯本第一品<一、教化品>十八偈在梵文本和藏譯本沒有對應的部分。釋恆清《佛性思想》,80-81。Р 《寶性論》的主題在於四法:佛性、佛菩提、佛法、佛業(dhatu,bodhi,dharma,karma),《寶性論》各品就是依照四法的次序而一一闡述。四法也就是諸佛及眾生皆具有共通的佛「性」(界,dhatu),漢譯《寶性論》第二品<佛寶品>至第七品<為何義說>的六品對此加以闡述。在了解了如來藏(佛性) 佛法的基本原理之後,理解了此一根之後,接下來就是闡述道和果,也就是說,眾生經過實踐的歷程,證得佛菩提(bodhi),具足一切佛法(dharma) 的功德力量;並且從事濟度眾生的行業(karma)。因此,漢譯《寶性論》「釋論」將全論分成「七種金剛句」:佛寶、法寶、僧寶、性、菩提、功德、業,也就是佛法僧三寶再加上前述的四法,這也是相應於全書十一品的開展。釋恆清《佛性思想》,79-81。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