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精品课件——北大经济社会学讲义精华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114 |  大小:557KB

文档介绍
er,1974)又如,博特从经济学和社会学公认的“市场生产函数”为起点,将影响回报率的“机会”问题和博弈者的社会网络联系起来,分析了能够带来信息收益和控制收益的有效网络的构造形式,提出了“结构洞”理论。(Burt, 1992)Р (2)传统的学科边界更加模糊Р学科之间本来也没有截然清晰的边界,而经济学和社会学相互进入对方传统研究领域使传统的学科边界更加模糊。1990年斯维特博格编写的《经济学和社会学》一书,记述了对十几个热心两个学科互动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访谈,其中讨论的一个主题便是新的学科边界。一些学者预见,未来的发展将表现为各社会科学之间,而不仅是经济学和社会学之间,边界的普遍模糊。(Swedberg,1990)Р 边界的模糊不仅是外在地表现为领域的交叉,而且内在地体现为研究风格乃至基本假设的转变。有的学者,如林登博格指出经济学和社会学正在出现新的趋同。他认为,传统的分工格局是,经济学研究高度概括的抽象理论,而研究复杂现实的重任则落在社会学肩上。但这已经过时了。两个学科正在迅速地趋同,它们的理论基础,即关于人的假设正共同迅速趋向于RREEMM(足智多谋的、受限制的、有预期的、评价的、最大化的人)。这种“人”类似于社会-经济人(Homo Socio-economics)。在趋同的形势下,两个学科将以与以前很不同的方式互动。比如,经济学家必须学会使他们的分析更接近现实复杂性,而社会学家将放弃从最复杂的叙述着手分析的习惯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无论在经济学还是在社会学中,都必须在各自原有的研究基地上扩大,从“尽可能简单”到“必要的复杂”。又如,在旧的分工中,经济学家假定偏好是给定的,而社会学家则探讨这些偏好,这种分工已经过时了。再如,两个学科的旧有核心概念是不同的,经济学强调相对价格的重要性,而社会学则重视环境,在新的趋同中,核心概念的位置和相互适应问题将受到重视。(林登博格,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