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或属性。“太阳”、“长江”等的词义也都是这样。“鲁迅”这个专门名词,就包括了不同时期的鲁迅,也包括了在社会上、家庭中不同身份的鲁迅。词义能概括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使它与其他词区别开来,同时,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时,词义又有具体性。Р (四)词语的模糊性Р 模糊性是指词的意义界限不清楚,这主要是由于词义内涵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例如: “黎明”和“傍晚”之间也是逐渐过渡而不是界限分明的。又如“秃顶”,词典解释为“脱落了大量头发的头顶”,只能说“大量”的,不能说多少根,甚至说不出几分之几,“秃顶”与非秃顶也界限不清。再如“高、低’“大、小…‘肥、瘦”“远、近”“松、紧”等词的意义,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又如“胖‘与“瘦”,指的是人体内含脂肪“多”与“少”,但多少算多,多少算少,没有一定。尽管曾流行有身高减x,再乘x的公式,但“一般是指”的说明也影响了它的确定性。例如“青年”一词的含义是年纪不大的人,多指十六七岁到二十几岁。这个词义的内涵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往下看,15岁算不算?那么14岁呢?往上看,30岁算不算?31岁呢?尽管如此,“青年”的大体范围总是比较清楚的,可在具体语境中这个词却表现出了很大的模糊性。如共青团是青年中的先锋队组织,它的年龄上限一般是指28岁;中小学的青年教师算到30岁,高校的青年教师算到35岁,全国的杰出青年评选年龄定在40岁以下。县市级的“年青干部”可能指35--40岁,而省级与中央干部,它可能指到45--50岁,甚至50多岁。但模糊与明确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明确的词义,模糊词义也有明确的一面。模糊与明确都是语言交际所需要的。Р 词义的模糊性,不仅仅在于它的难以避免的必然性,还在于它满足了语言表达的客观需要。因为人们在具体的语境中并不都需要追求表意的精确。例如:马比人快,汽车比马快,火车比汽车快。这里的“快”相对来说是清晰的。如“过年整天吃好的,我胖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