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洛阳佛教文化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33KB

文档介绍
,武则天执政后,立即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实际上在武则天执政期间,洛阳已经成为全国的政治与佛教中心了。武则天对洛阳有特殊偏爱,她总共寓居洛阳达49年之久。武则天临朝执政时期,龙门开窟造像之多居历代之首。在此期间,朝野上下又特别重视佛法,当时的佛教大师如义净、神秀、实叉难陀、菩提流志等人都曾经受到了武则天的优礼,他们传法译经的主要地区也在洛阳。高宗麟德元年664,沙门静泰就在洛阳撰写成了《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录》五卷,对后世的佛经编目工作产生过重要影响。洛阳佛授记寺还是当时的一个译经中心Р,华严宗的法藏、印度僧人慧智,以及义净等高僧大德们均活动于该寺。再加上武则天对佛法极端地推崇,终于使洛阳的佛教成为全国之冠。武则天授命怀义上演的伪造《大云经疏》之剧,以及制作超巨型的佛像,都是在洛阳完成的。一时间,地处伊水两岸的龙门石窟就成了唐王朝皇室的开窟造像中心区域,上自皇帝、皇后、太子、亲王、公主,下至朝廷显贵、黎民百姓,纷纷来到这个风景秀丽的河畔山崖间,出资镌刻佛像,以寄托自己和亲人们的各种祈盼。Р佛教发源于印度,传到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发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佛教能够在东方地区好多国家广泛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佛教本身的宗教思想与东方文化的吻合。我们特别要说的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发生的变化。灵帝时有印度竺佛朗在洛阳宣讲佛教,并著有《牟子理惑论》主张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调和。佛教教育传遍了整个国家,对于我们的生活文化思想起了融合作用,与我们中国儒道思想融成为一体,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基础。佛教教育从汉朝起一直到清朝,国家社会以及百姓都非常喜爱与认真的学习,带给中国几千年来Р的长治久安,是个很大的稳定力量,这是我们应当认识与不可忽视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