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 万吨。Р从2000-2006 年,我国大豆压榨能力增长了3.2 倍。在此期间,国内大豆实际压榨量仅增长1.2 倍,国内大豆压榨能力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大豆实际压榨量的增长速度,导致我国大豆压榨能力出现严重过剩的局面。1993 年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20%, 而到了2003 年中国实际大豆压榨数量有1800 万吨,产能利用率提升至36.7%。到2006 年底,大豆有效压榨数量达到7500 万吨,实际压榨数量仅3369 万吨, 实际压榨率仍然不到50%。Р而产能过剩问题使得大豆压榨行业投资风险不断加大,部分压榨企业建成之日就面临亏损的状态。特别是2003-2005 年之间建成的大型大豆初榨油厂,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企业经营困难导致破产倒闭或被其他企业兼并重组。Р(3)表象2-集中度相对较低Р长期以来,我国粮油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从1999 年开始,我国开始新建大型压榨企业的热潮。到2002 年10月我国日压榨大豆1000 吨及以上的企业已达到46 家, 且绝大部分为2000 年以后的新型企业。2003 年底又猛增加至63 家, 至2007 年压榨能力在2000 吨以上的压榨厂达到91 家,比2000 年增加85 家,单厂日加工能力6000 吨以上的企业6家,占全球的50%。Р从前4家销售额集中度(CR4)来看,从1995 年-2003 年我国植物油前4家销售额集中度(CR4)一直维持在10%左右,说明中国当时前四大厂商生产能力较强, 但同时我们从前8 家销售额集中度(CR8)来看,从1995-2003 年前8 家销售额占总植物油加工市场销售额也在15%-20%的区间内。以2003 年为例,前4 家销售额集中度(CR4)为12.4%,平均每家为3.1%,而5-8家销售额集中度为7.3%, 平均每家下滑至1.8%。从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大豆危机发生时我国大豆加工业的行业集中度水平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