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有效教学论复习资料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59KB

文档介绍
习”除了是一种教学模式,更多地显示为一种理念:Р首先,独立性高于依赖性。其次,过程重于结论。其三,超越高于接受。第四,开放高于封闭。Р第六章有效教学的新方向Р第一节隐性学习Р知识除了是客观的,它还具有不可言传的“隐性”之维。知识有可言传的部分,也有不可言传的部分;有可教的部分,也有不可教的部分。对于不可教的部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只能由学生亲自去操作、使用、探究,与之相应的学习方式可以称为“隐性学习”。Р“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虽是一条不错的教育隐喻,却也暗藏了某种教育隐患。“授人以鱼”固然简单保守,“授人以渔”亦免不了受个人知识和隐性知识概念的嘲弄。“由人以渔”意味着将自由选择的机会重新转让给学习者,意味着把亲自经历、亲自体验、亲自发现、亲自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习者。善教者教人整体地亲自感知,让学习者在整体亲历中“心领神会”。Р在个人知识和隐性知识面前,我们不能忘记的是,知识学习总是学生亲自在“不确定性”的情境中寻求某种“确定性”的结果,学生自己在不确定的、疑惑的、困顿的、迷茫的、多种可能的、多种选择的、多种头绪的探索中自己做出谋划并获得某种确定性的知识。而且,正是在这种不确定的、疑惑的、困顿的、多种可能的、多种选择的、多种头绪的情境中亲自“寻找”和亲自“谋划”,学生才因此赢得真实的、丰富的、可言传及不可言传的个人“经验”,学生因此才可能形成属于自己的“隐性知识”系统。知识的“隐性”之维使知识具有某种不可言传性,这样,“知识是否可教”就成为一个继“美德是否可教”之后的另外一个教育疑虑。Р第二节体验学习Р“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它的基本假设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传递活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真实状况是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