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内生增长理论发展综述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39KB

文档介绍
创意(Idea)是Pareto分布形式,那么不仅总量生产函数将是Cobb-Douglas形式,长期中的技术变化方向也必将是劳动增进型。Acemoglu(2007)进一步讨论了技术进步的方向。国外还有学者研究企业组织与技术变化性质的关系(Garicano and Rossi-Hansberg,2006)。Р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和大量实证文献的涌现,人们把越来越多的因素考虑进增长模型中,如制度、宗教、政策、技术扩散、经济周期、教育、收入不平等、外贸、FDI、国外援助等,它不仅用来解释一个国家时间序列的增长历史,也用来尝试解释国家之间的截面差异,增长模型与经济发展理论结合更加紧密,增长模型将变得更加多样化。Р    六结论Р    Paul Romer(1986)和Robert Lucas(1988)放弃外生技术的假定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突破,也因此拉开了内生增长理论的序幕;从完全竞争到不完全竞争的内生增长模型的转变,是人们认识到仅仅用外部性来处理知识积累的回报是不够的,知识积累必须获得直接和明确的回报,这是通过在模型中设立利润最大化的R&D部门来解决的;Jones敏锐地发现了这类R&D模型中隐含的规模效应与现实相矛盾,对“Jones批判”的回答导致了“内生”和“半内生”的去除规模效应的理论模型。这两类模型的共同点是技术进步是由R&D活动内生决定的;不同点是“半内生”模型的均衡增长率由人口这一外生参数决定,政府政策因素也不再具有长期增长效应,“内生”模型中保留了政策因素的长期增长效应。这两类模型中哪一类更符合现实,还需要未来作进一步的检验。Р    随着内生增长理论的向前发展,一些文献从微观基础的角度研究技术进步,其中包括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技术变化的方向、R&D的周期性、一般技术与专门技术的不同作用等。这些都会对内生增长理论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Р    注释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