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追求导致的债务性融资,成为地方财政运行的普遍模式。Р(二)从地方债对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地方债发行的不断积累和模式创新,一定程度上对区域实体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Р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为配合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全国各地陆续设立了债务融资平台,基于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城投债的规模均大幅增长,这一举措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债主要投向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土地收储整理、科教文卫及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建设等公益性以及基础设施项目等实体经济领域,有效增加了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促进了区域实体经济发展。Р(三)从地方债风险来看,虽然目前我国地方债的总体规模可控,但其不平衡增长以及地方政府收入的局限,使我国地方债隐藏着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Р我国政府性债务来源中,银行贷款比重较高,对国内金融体系依赖性较强,加之大量地方政府债务集中在收益水平低且回收期长的基础设施、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和房地产领域,倘若地方财政运行不当,不仅会危害银行业的发展,进而危及整个金融系统,还会导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停滞,影响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如果不对其加强管理和防控,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债务危机,并引发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在当前财政收入出现下滑的背景下,尤其应当关注省级以下行政区域的局部违约问题。Р(四)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应完善地方债券的顺利置换,从而发展实体经济Р从当前对地方债问题的处理来看,地方债置换本质上是让地方政府通过直接发行债券来替换存量债务或为其再融资,而此前存量债务主要经由地方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贷款或信托累积形成。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债券的顺利置换,将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成本,缓解地方政府偿债压力,盘活存量资金,从根本上实现腾挪资金,从而助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因此,这一举措对我国实体经济的企稳回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Р(责任编辑:刘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