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豫剧锣鼓的发展和运用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56KB

文档介绍
场,杨文广校场比武,杀死王伦,抱回招讨帅印,穆桂英得知文广闯下大祸,让杨文广下跪,而杨文广乍一跪地边沉痛的复杂心情,在表演上只用了一个“瞪”文广的眼神。假如,此时念白锣鼓只用一个小锣的“台”来伴奏,那就显得毫无力度,于是就采用强劲有力的烘托,单鼓条“大”来伴奏,这就突出了穆桂英这个眼神的巨大份量,穆桂英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也得以充分的表现。Р 由此可见,戏曲锣鼓在一出戏的演出中,其作用是何等重要。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在各种艺术门类的激烈竞争,促使了戏曲的繁荣和发展时,戏曲锣鼓也必须改革,发展与创新。如:古装戏《泪洒相思地》,张青云在外地读书,母亲骗他说有病,张青云速转回家,在上场时为了表现他归心似箭的心情,就使用“水底鱼”来伴奏,但是由于“水底鱼”锣鼓点子较长拖沓,因而就加以改革。只用[水底鱼]锣鼓点子的开头和结尾,把中间的击乐部分删去。又例如:现代戏《金鸡引凤》中,山虎上场时。内喊:“金萍姐——”跑上台来,用的还是经过改革后的[水底鱼]的结尾部分(仓才台才| 乙才| 仓个台才| 乙台仓0 | ),突出了剧中人物急于见到金萍姐的迫切心情;《黄河十八弯》最后一场,二狗把母亲的遗体火化后,抱骨灰盒上场。上场前已用[紧急风]把舞台气氛推向了高潮,但等剧中人秋月一声呼喊:“二哥回来了!”后,[紧急风]嘎然而止,全场一片寂静,此时“大堂鼓”咚咚咚——咚咚——咚,却擂的震天响,通过锣鼓声音的强烈反差对比,揭示了二狗极度悲痛的心情,终使在场观众也泪盈眼眶,极大地烘托和渲染了戏剧气氛,收到了强烈的舞台演出效果。Р 总之,艺无止境,随着社会的前进,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必然会引起舞台艺术上的革新,在演员、唱、做、念、打不断改革创新的前提下,戏曲锣鼓也就面临着革新和发展的新课题,我们不仅要努力丰富和发展豫剧的锣鼓点子,更要在演奏技巧上进行提高,练好过硬本领,以适应戏曲艺术发展的需要。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