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象山花锣鼓的现状与保护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101KB

文档介绍
与,实施校地共建学校是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与大、中、小学的合作,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针可有效传承象山花锣鼓。一方面通过邀请花锣鼓艺人来校对学生进行展示和传授, 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 真实地感受花锣鼓的魅力, 并从学生中发掘和培养优秀传人。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表演、创作象山花锣鼓, 激发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四) 坚持研发并举,落实传承发展研发是对历史的尊重和重现。我们应当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对象山花锣鼓的科学研究和学术研讨,以科学的态度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传承和创新。合理开发和利用象山花锣鼓是对其自身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提升, 也是真正落实传承与发展的最终目的。象山花锣鼓不仅可开展专门的纯器乐展示活动, 其鲜明的节奏、小巧灵活的乐器, 也适合融入舞台表演和各类演出,可以运用方言土语和民歌,打造拙朴雅俗、打唱交融、活泼诙谐、妙趣横生的原生态情景表演方式。同时还可以在保护原生性的基础上对曲牌进行合理的编排、对唱词进行改编, 加入一些现代元素, 与当地旅游项目相结合, 形成一个有亮点、有独特优势的旅游文化品牌。结语古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呼吁保护象山花锣鼓的同时, 也可借鉴姊妹艺术优秀的传承方式。比如恩施土家族的建始“丝弦锣鼓”,在厚积薄发、活化传承方面有着非常好的经验。他们采取的是“门内师”式、“跟师”式、”参师”式等传承方式,这是资源地人们实现民族文化自我传承的最佳选择, 如此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代延续下去, 最大限度地维持了其民族文化“根”的纯粹性, 传承了一种留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责任。因此, 保护和传承象山花锣鼓不仅需要官方的大力支持, 更多地是需要民间的自觉力量。通过保护好传承人、成立民间演出队、组织学生学习等方式, 在群众中间广为宣传、传习, 使得象山花锣鼓得到真正的传承和传播。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