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论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 毕业论文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222KB

文档介绍
,射虎没石,终身未封侯三Р事,抒发了英雄末路,壮志难酬的悲哀,同情古人亦是悲叹自己。下片前三句,化用杜甫的诗句,表明自己要像李广一样打猎终此一生,借古讽今,对南宋统治集团排斥爱国志士进行抨击。“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以轻喻重,表明自己的忧愤之情像雨丝一样无边无际。Р辛弃疾还有一些闲适词,通过运用比兴手法,寄托寓意,委婉曲折表现壮志Р难酬的悲愤。“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满江红》)直抒胸臆,表达悲愤之情;“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木兰花慢》)报国理想不能实现,只能借酒浇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水调歌头》)以英雄自居,却又无人赏识,满腔悲愤。闲居时的忧愤痛苦无法言表,既不能“穷则独善其身”,又不能“退则乐天”,所以注定了辛弃疾失意悲苦,寄情于词。清人周济在《宋四家词选序论》中说:“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Р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Р悲剧性冲突。”整个南宋时期,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人心所向的历史必然要求。然而这种必然要求却与当时黑暗的社会统治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并且最终这种要求成了无法实现的理想。这种时代的悲剧,奠定了辛词悲壮的时代根据,也造成了辛弃疾个人的悲剧。那“壮岁旌旗拥万夫”,那“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年华正是他最有作为,也最豪情天纵的锦瑟时节,然而生不逢时,他也只有“和泪看旌旗”(《定风波》),“试弹幽愤泪空垂”(《鹧鸪天》),“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念奴娇》)。开禧三年(1027年)九月,辛弃疾带着壮志未酬的悲愤,“大呼杀贼数声”(《康熙济南府志·稼轩小传》后离开了人世。英雄的郁郁不得志,空负管乐之才却不能尽其用,成了稼轩一生的写照。“追往事,今不见,但山川满泪沾衣。落日浮沉未断,西风塞马空肥”(《木兰花慢》,这是词人无可摆脱的悲剧宿命。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