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环境美学与日常自然审美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60KB

文档介绍
特描述的那样,周遭的环境在刺激着我们,触动我们去感知,去体验。但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也恰恰在于,我们面对环境的时候,得到的是整体性的感知,在某种程度上获取的审美效果不及对象模式和景观模式带给人的审美体验那样深刻。因为作为对主客二元模式的突破,这种参与模式有可能混淆人们的审美辨别能力,使其难以区分肤浅的鉴赏与严肃的鉴赏。后者必须考虑到鉴赏对象及其真正本质,然而前者通常只是涉及对象偶然带给经验的东西。[3]31所以,它可能适应于某些自然环境的审美,并不能适应于全部自然环境的审美。Р 三、结语Р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的日常自然审美中,我们用敏锐的审美感知觉去欣赏自然,会凭自己的喜好选择审美的对象,而且在对自然审美的时候会无意识地运用多种审美模式,例如对象模式、景观模式、参与式的自然欣赏模式等。在自然环境的审美中,欣赏什么,怎么欣赏直接关系到与我们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而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环境美学的理论探讨显得尤为重要。赫伯恩的《当代美学及对自然美的忽视》在引发人们对自然美关注的同时,客观上也促成了环境美学的兴起。借由环境美学的相关理论审视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审美经验,能让我们明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去欣赏什么,怎么欣赏,关键是我们欣赏的对象和方式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同时也让我们思考,人类的行为在怎样影响着与我们休戚相关的自然环境。正如柏林特所说:美学并非是逃离道德领域的一个乌有之乡,它将引导和实现伦理。[7]结合环境美学的相关理论,我们明晰了城市或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审美实质,这使我们懂得,当人类在对自然审美时,一方面可以享受自然带来的美感,但另一方面,人类的自然审美行为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甚至会因为人类的一意孤行而危及到生态环境的平衡,所以,我们在对自然环境的审美中,应该更审慎地选择欣赏的对象和欣赏的方式,这对于人类来说也许是最为重要也最为现实的维护生态环境的手段之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