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延安颂》声乐演唱技巧和艺术特征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30KB

文档介绍
如同电影的焦距,焦距对准播放的电影就清晰,否则影像就会模糊。在演唱的时候,字要向前唱,声音要贴住咽壁,将字和声分开,这样唱高音就会清晰、明亮。Р 其次,位于a2上的“灿烂”演唱时一定要注意气息的支持,特别是母音的把握。由于“灿烂”已经是宽母音,所以不要一直Р“打开”,撑出来的声音一定是缺少共鸣和美感的。在腔体方面,要注意口腔不要张得过大,而要与喉咙一起张开,最好是后面张得更大些,如同用一个倒立的漏斗,大口的一方在颈部喉咙处,漏斗尖在面罩处,这样方可使声音集中,唱出有色彩的宽母音。Р 最后,在这首作品的教学方面,“感同身受”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的。所谓“感同身受”即学生演唱和教师教学中一种“感应式”的互动,学生在演唱时教师能够感受到学生演唱时的腔体状态和声音运用,教师在示范和讲解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能够体会教师的发声方法,这种体感式互动的建立给出了学生自身对老师教学之后的最佳反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让歌唱的学习更有效率,以达到新的境界和高度。Р 结语Р 1938年产生于延安的歌曲《延安颂》,它雄壮豪迈、气势磅礴、激动人心,这是一首充满战斗气息、鼓舞人心的艺术歌曲,在民族救亡的年代,血雨腥风的特殊历史时期,激励了无数热血青年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参加中国的革命。《礼记?乐记》中提到“乐以和其声”,虽然音乐不是实际的武器,但有好的音乐,群众就会归化于仁义道德,就会同仇敌忾,社会就可以和睦安宁,民族就会团结。这是那个时代艺术歌曲的最为特别和突出的意义。Р “以情带声、声声动情”,这是关于声乐的不变的审美标准,1921―1949年是中国艺术歌曲蓬勃发展的时期,关于这个时期的艺术歌曲的演唱是值得研究和演唱的,即首先突出人性,再去抒发情感。笔者在此仅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得到更多更权威的见解,希望中国的艺术歌曲迎来真正的蓬勃繁荣。Р 作者单位:山西戏剧职业学院Р (责任编辑:张斐然)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