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90 |  大小:175KB

文档介绍
005年增长Р近8%。黑龙江、吉林、河南、江苏、安徽、江西、内蒙古、河Р北、山东等9个主产省区净调出原粮占全国净调出原粮总量的Р96%,其中黑龙江省净调出原粮位居首位。Р3.粮食生产集约化水平提高,储运设施明显改善。随着劳动Р力价格上升,资本替代劳力趋势明显,化肥、农膜、除草剂使用Р量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Р水平达到42.5%,比1998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小麦基本实Р现全程机械化,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粮食仓储运输能Р力逐步增强,全国粮食有效仓容和日烘干能力得到提高,六大粮Р食物流通道贯穿南北,为实现大范围粮食调运提供了保障。Р4.粮食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稻谷、小麦、玉米3大粮食品种Р结构逐渐适应消费市场变化,玉米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由1978Р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30%,增加了12个百分点,保证了饲Р料及加工用粮的需要;小麦的比重由18%提高到22%,增加了4Р个百分点,优质、专用品种比重逐步提高;稻谷的比重虽然由Р45%减至37%,降低了8个百分点,但早籼稻减少,粳稻增加,Р适应了口粮需求变化。Р(三)主要经验与启示。Р1.稳定粮食面积是基础。粮食播种面积是决定粮食产量的关Р键因素,粮食播种面积从1998年粮食播种面积17.1亿亩,降至Р2003年14.9亿亩的历史最低水平,再恢复到2007年的15.8亿Р亩,粮食产量相应经历了5123亿公斤、4307亿公斤和5016亿Р公斤的波动过程。实践证明,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必须首先Р保持播种面积稳定。Р2.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是根本。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Р制、改革粮食统购统销体制、几次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到对Р种粮农民实行“四补贴”、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等,各项政Р策均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为出发点,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农民Р真正得到了实惠,稳定了粮食播种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