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襄阳市第十二中学科研兴校计划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教师的教科研水平。Р7.教师全员参与Р科研兴校具有全局性与全员性的特点,需要教职员工全员参与:科研兴校,人人有责,没有旁观者。其中,教师是科研兴校最主要的力量。全校教师围绕高效课堂的核心课题进行子课题研究,不断地交流研讨,形成科研兴校的合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不承担课题的老师,采取边缘参与的形式,在兴校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我专业化发展。Р8.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与管理策略Р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学校教育科研运行的基本行为。①校本科研制度,包括课题组科研,骨干教师科研,专家指导引领和各类教科研培训;②课题管理制度,包括课题申报和备课制度,科研课观摩讨论制度,中期交流汇报制度,课题成果鉴定,专题科研活动制度;③评价激励制度,包括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④保障制度,包括教科研人员岗位职责,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和科研工作考核制度。Р策略上采取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有机结合,规范性制度管理与激励性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的方式。学校科研运行的前期,或对处于研究初级阶段的教师,以集体研究为主,教科研处对教师的研究多给与理论、方法、信息的指导帮助及精神上的支持;在学校科研运行的发展期,或对有了研究积累的教师,提倡自主研究,教科研处注意培“奖优”“促中”“激差”,并做好教师研究的保障工作。Р9.多方筹拨科研经费,确保科研工作开展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尽量优先保证教科研活动经费。投资教育科研是以“最有限的教育投入,获取尽可能大的教育产出效应的最合算的投资。作为薄弱学校,尽管经费特别紧张,但应保证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其经费来源应有两条途径:一是划拨。学校每年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一部分建立教育科研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以及教科研人员的培训、学习等;二是筹措。学校领导与社会联系,筹集资金,用于建立教育科研奖励基金,对在教育科研中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