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部分教案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299 |  大小:673KB

文档介绍
极力推动一场旨在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革命。Р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震动了文坛,同年2月,陈独秀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进一步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胡适从“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进化论角度,认为中国文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就必须废文言倡白话,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从不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并粗浅地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重要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与推行白话语体文的立场。胡文虽然写得温和持重,但却是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有突出的贡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措辞强烈,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文中提出了“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陈独秀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并从启蒙的角度抨击旧文学与“阿谀夸张、虚伪迂阔之国民性”互为因果,主张以“革命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的途径。Р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得到了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鲁迅、周作人等人的响应,钱玄同和刘半农在《新青年》上还发表了“双簧信”,文学革新运动逐步开展起来。Р文学革命开始后,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批判旧文学,一是探索如何建设新文学。在批判旧文学方面,钱玄同的态度最为激烈,他指斥文选派文人和桐城派文人为“选学妖孽”和“桐城谬种”。胡适则认为文言是死掉了的语言文字。周作人从人道主义出发,指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属于“非人的文学”。另外,他们还对当时盛行的黑幕派和鸳鸯蝴蝶派文学及旧戏曲,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在探索如何建设新文学方面,胡适关注的主要是文学的语言形式即白话文问题。他在1918年4月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要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十个字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他认为,文学创作必须使用白话文——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