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枸橼酸钠中毒Р 1.发生原因Р 大量输血时随之输入大量枸橼酸钠,如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和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以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Р 2.临床表现Р 有手足抽搐、出血、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心室纤维颤动等表现,甚至发生心跳停止。Р 3.预防和处理Р (1)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检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验结果。Р (2)输入库血1000 ml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Р(八)疾病传播Р 1.原因Р (1)献血者患有感染性疾病,其血液或血制品带有病原体而未能被检出。Р (2)在贮血、输血过程中血液被污染。Р 2.临床表现Р 输血后一段时间,出现经输血传播的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常见疾病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EB病毒、HTV感染、黑热病、回归热、丝虫病和弓形体病。Р 3.预防和处理Р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非必要时应避免输血。Р (2)杜绝传染病病人和可疑传染病者献血。Р (3)对献血者进行血液和血液制品检测,如HBsAg、抗HBc以及抗HIV等检测。Р (4)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采用加热或其他有效方法灭活病毒。Р (5)鼓励自体输血。Р (6)严格对各类器械进行消毒。在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认真执行无菌操作。Р (7)对已发现输血传染疾病者,报告医生,因病施治。Р(九)低体温Р 1.原因Р 输入血液温度过低或输血过快、过量。Р 2.临床表现Р 病人表现为发冷、寒战,皮肤冰冷,心律紊乱,体温降至350C以下。Р 3.预防和处理Р (1)将大量备用的库存血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升至室温后再输入,也可用热水袋嘉文输血的肢体。Р(2)快速输血时将房间温度控制在24-250C。Р (3)注意保暖。Р (4)密切观察并记录病人的体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