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缸中残余的染液倾出,加入新水,反复冲洗2~3次,然后取出玻片,将血膜朝下插在晾片板上晾干。单张血膜染色可取蒸馏水或PBS缓冲液2mL加入吉氏染液1~2滴,混匀后滴在厚、薄血膜上,20min~30min后,水洗、晾干。РA3 血涂片检查Р在染色上的血膜上加一滴香柏油,用光学显微镜油镜检查。以检查厚血膜为主,薄血膜主要用于虫种的鉴别。着色较好的血膜,红细胞呈淡红色,嗜酸粒细胞颗粒呈鲜红色,嗜中性粒细胞核呈紫蓝色,淋巴细胞及疟原虫胞浆呈蓝色或淡蓝色,疟原虫核呈红色。除环状体外,其他各期均可查见疟色素。以查完整个厚血膜,未查见疟原虫者判为阴性。若为阳性,根据疟原虫的形态确定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或混合感染,同时立即按血片编号登记原虫的种、期,以防差错。为检查后记录结果方便起见,对疟原虫的种、期可使用英文字母缩写作为代号。恶性疟=P.f;间日疟=P.v;三日疟=P.m;卵形疟=P.o;环形体=R(Ring form);大滋养体=T(trophozoite);裂殖体=S(Schizont);配子体=G(Gametocytr)。РA4、杂质与疟原虫的鉴别Р(1)疑似疟色素:血膜上的染料残渣及灰尘,有时被误认为疟色素,可依据颗粒的大小,色泽及分布范围加以区别。转动显微镜微调时,可见其浮于红细胞上,与疟原虫不在一个平面。Р(2)疑似疟原虫核:细菌尤其是球菌或白细胞破裂后散出的颗粒,皆为红色小点,最易混淆。但球菌形体较大,边缘光滑,常多见聚集一处,分布较广。嗜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颗粒,着色较淡,边缘整齐,附近常有白细胞的碎屑。Р(3)疑似疟原虫胞质:网织红细胞残留物和白细胞残留物通常为蓝色,与疟原虫的胞质相似,如与某些红点结合在一起,易被误认为是疟原虫。鉴别时如形同大滋养体,可依据疟色素的特点加以区别;如形状似小滋养体,可依据虫体大小、折光是否均匀以及核与胞质是否在一个平面上予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