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古代官德与干部修养——作风建设党课讲稿(19页)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19 |  大小:51KB

文档介绍
产党人吸取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关于官德思想的重要论述,以及古代国家治理的一些优秀的、先进的经验,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我们又结合了新的历史实际,依然将德放在干部任用、选拔的首要位置。这是第一个大的方面,官有百行,以修身为先,立德为首。Р二、廉俭——万民所仰,贪奢——败亡之道Р(一)廉:治政廉为首,廉为政之本Р下面看古代官德的第二个大的方面,强调廉和俭,一个是清廉,一个是节俭,廉俭万名所仰,贪奢败亡之道。Р关于廉洁,古代有很多的思想,我们强调治政廉为首,廉为政之本。治理,这样一个政治,强调清廉、廉洁是为最根本的,那廉又是政治的根本。Р汉代的大史学家班固曾说过:“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如果官员不能够做到廉洁,那治理、治道一定会衰败下去,不可能长久。Р大文学家,大文豪范仲淹曾说过:“天下官吏不廉则曲法,曲法则害民。”如果官吏们不廉洁,必然会使法律法条的效力发生歪曲,一旦这样,最终受害的是老百姓。Р所以,清廉者能够平安一世,而贪婪者一定是自毁一生。古代讲“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货利”,其意为,领导干部不能够从事经商活动,包括领导干部的家人不能够利用领导的职权从事商业活动和经营行为,古代也有类似的表达,治官事不营私家。做的是公家的事,官府的事,那就不要想着私家自己的事,这是官和私,在公家则不言货利,在衙门当差的公家人,就不要谈货利,通过贩卖、售卖货物获得利益,不要参与商业行为,参与做生意。所以,要做到清廉就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内不愧于心。头上三尺有神明。Р古代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四知”有一个官员的下属给他行贿,这个官员说:“我不能收,我拒绝。”他的下属说:“大人,没关系,反正也没有人知道。”这个官员就非常生气说:“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就是“四知”,所以这个官员在讲“四知”的时候是坚持头上三尺有神灵,不要你做的没人看得见,上有老天,下有大地,中间有你我。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