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靶细胞带有能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有些激素的靶细胞表面有受体,另一类激素的受体在靶细胞的内部,这两种激素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Р一、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基因调节学说 Р通过细胞内受体调节的激素有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雄激素、孕激素、雌激素、甲状腺素(T3及T4)等,上述激素除甲状腺素外均为类固醇化合物。Р细胞内受体又可分为核内受体和胞质内受体。Р类固醇激素能透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的胞浆内,首先与特异性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复合物通过核膜进入细胞核内与核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核受体复合物。Р它能启动/抑制DNA转录过程,促进/抑制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形成,调控相应蛋白质(酶)的合成,加强或减弱细胞原有的生理效应。资料表明,在DNA结合结构域可能有一个特异序列的氨基酸片断,它起着介导激素受体复合物与染色质中特定的部位相结合,发挥核定位信号的作用。Р由于类固醇激素是通过影响核内基因而发挥作用的,故其作用原理称为基因调节学说。Р甲状腺激素作用机制却与类固醇激素相似,它可进入细胞内,但不经过与胞浆受体结合即进入核内,与核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Р二、含氮激素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Р Р含氮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膜上,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从而激活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促进胞浆内三磷酸腺苷(ATP)转变为环一磷酸腺苷(cAMP), cAMP激活无活性的蛋白激酶,通过催化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作用,诱发靶细胞的生理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激素将信息传至靶细胞,而cAMP则将此信息传至细胞内的有关酶系, 因此称cAMP为第二信使,激素为第一信使。信息由第一信使传递给第二信使,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从而发生调节作用,这是第二信使学说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