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20141107家庭教育:用“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52KB

文档介绍
、物质的欲望,对学习的厌烦。Р不能都是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激起的是人们的外部动机,而精神奖励则能激发人的内部动机。Р如何具体实施呢?Р1、对事不对人Р2、寻找合适的奖赏物品。奖励程度略高于期望值,效果最好。Р3、寻找恰当的奖赏时机。即时奖励有利于行为的迅速建立,缓时奖励有利于行为的长久保持。因此这样做:在良好行为形成初期应给予即时奖励,但要控制好奖励的程度。随着行为的巩固、发展,奖励的时间可以延缓,直至行为习惯的形成。Р4、奖励孩子时要注重教育;要注意平时的精神奖励、口头表扬Р过分的表扬奖励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命不凡、傲慢偏执的性格;过多的批评处罚,则容易造成孩子自卑、自贱、粗暴、执拗的性格。Р家长和教师应该怎样合理运用惩罚手段来有效地教育孩子呢?Р1、了解孩子对惩罚的态度后进行惩罚。Р例如小强骗家长说学校要缴5元资料费而去买了一支玩具手枪。家长的惩罚方法最合理是什么呢?(1)将玩具枪锁起来不让玩,并且一年不给他买玩具,(自食其果性惩罚)(2)原打算带他去姥姥家玩(他乐意去姥姥家),现在不去了。(抵罪性惩罚)(3)下次要钱买东西时不给他。(补偿性惩罚)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惩罚手段,年幼的孩子较适宜第二种,年长一些的孩子适宜第三种,年龄更大一些的孩子适宜第一种。Р2、惩罚要有理有度有情。Р(1)惩罚有理的“理”是指家长惩罚孩子要有充分的理由。一是证实孩子的确犯了错误需要惩罚,千万不能偏听偏信,让孩子无端受罚;二是家长必须向孩子讲清惩罚他的道理,让孩子能接受、能理解。同时,惩罚的内容形式要明确、具体、适当。Р(2)惩罚有度。“度”是指惩罚内容上的可接受性和惩罚方法上的可感知性。惩罚的目的是教育人。Р(3)惩罚有情。注重惩罚的场合地点,考虑孩子的自尊心。Р打骂教育容易使孩子受到身体和心理的伤害。如有的家长喜欢在饭桌上责骂孩子,危害;有的孩子专门在孩子睡觉前算总账,危害。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