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文学概论讲义及练习题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91 |  大小:471KB

文档介绍
头或书面语言行为或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Р2、该理论的提出过程及发展Р[1]中国古代Р尚质、尚用文学观占有主导地位,将文学视为伦理、政治的附庸,因此,更关注文学的文化功能。先秦魏晋以前A孔门四科——B《左传》“诗以言志”——C孔子的“兴观群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认识——D许慎《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虽已初步认识到文学的审美属性,但更侧重文化意义的理解。在先秦的文艺观念中,一般而言,文学=学问,而文章=文学(狭义)、诗=文学(狭义)。Р[2]西方古代Р18世纪以前,与中国古代情况大致类似,突出文学的文化技艺功能。美的艺术与理智的艺术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准,文学包括史诗、颂诗、讲演术、悲剧等。在他们的文艺观念中,艺术=技艺,诗=灵感的技艺。Р将文学理解为一般文化现象表现了社会初创阶段人们尚质重实的功利观,它是社会不发达阶段、文艺没有取得独立地位的必然表现。Р二、文学的审美含义Р1、理论要点Р已经充分认识到文艺具有审美属性,不同于一般意识形态。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Р2、这一认识的发展Р[1]中国古代Р魏晋南北朝以后,公元三世纪到六世纪,随着人的觉醒,文学的独立地位和审美本质得以确认。A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和“诗赋欲丽”观点——B陆机的《文赋》——C范晔提出“情志即动,辞贵为篇”——D萧子显“文章者,盖性情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E钟嵘“滋味”说等。文学特有的审美品质被普遍认可。Р[2]西方Р16-18世纪以后,启蒙运动的兴起使得文学作为“美的艺术”的品质得以确认。在这方面,查里斯·巴托有着独特贡献,是他于1747年首先将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辞等划入“美的艺术”中。其审美属性的确立,一方面是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的积极成果,另一方面也与雪莱、拜伦等人的审美追求有关。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