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的分布区面积(RS)。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内蒙古和青藏高原植物细根N、P、N∶P差异都不显著,而青藏高原的SRL低于内蒙古草地,组织密度则更高。杂草(forb)比禾草(grass)具有更高的N、P含量,但N:P、SRL、组织密度在二者间没有显著差异。同国外相关研究结果相比,中国草地植物细根的N含量相近,P含量较低。各功能性状在叶片和细根内表现出相似的相关特征:N、P、N:P三者始终密切相关,组织密度与N、P的变化趋势始终相反。而SLA可以反映叶片的N、P,SRL与细根元素含量的关联性却很弱。叶片和细根的对应性状之间也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叶片和细根的N、P、N:P均呈显著正相关。SLA与SRL、叶片和细根组织密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2)总体来说植物功能性状和土壤性质间的关联较弱,内蒙古和青藏高原两个区域也没有表现出一致的格局。叶片和细根与土壤对应营养元素间的相关系数都不超过0.3。叶片-土壤的关联程度稍高于细根-土壤,土壤有效N、有效P对叶片和细根对应元素含量变异的解释能力高于土壤总N和总P。内蒙古草地土壤的有效P含量高于美国及澳大利亚的平均值,但低于全球平均值,而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有效P含量较高。鉴于土壤的总P和有效P含量都不能准确反映植物叶片和细根的P含量,且内蒙古和青藏高原草地土壤的有效P含量也并不明显低于世界其它地区,因此之前提出的中国土壤P含量低是导致中国植物P低、N∶P高于世界其它区域对应植被类型这一假设在中国北方草地不成立,且土壤P的可利用性也不是直接原因。气候因子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也很小。细根功能性状和气候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不超过0.1,GST和GSP对细根性状的解释率不到8%。环境变量(气候、植被类型、土壤条件及其它样地特征)和植物分类学变量(功能群、科、属、种)对细根各功能性状的解释力相当,各自解释性状变量的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