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承载索拉紧重锤的重力(N);Р qc——承载索每米重力(N/m);Р h——承载索拉紧端与锚固端之间的高差(m);Р K——拉紧区段内承载索摩擦力的折减系数;Р Σ△T——拉紧区段内承载索按同向叠加计算的摩擦力总和(N)。Р 三、拉紧区段内承载索按同向叠加计算的摩擦力总和,应按下式计算:Р Р式中C1——拉紧索导向轮的阻力系数,带滑动轴承的导向轮为0.05~0.06;带滚动轴承的导向轮为0.03~0.04;其中导向轮直径较大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Р μ——承载索与鞍座之间的摩擦系数;Р q——线路均布载荷(N/m);Р L——拉紧区段的平距(m);Р φ——承载索在拉紧站偏斜鞍座上的水平折角(°)。Р Tp——承载索在拉紧区段内的平均拉力(N);Р ε——锚固站站口第一跨弦线与拉紧站站内承载索中心线之间的总折角(°),凸起侧型为正号凹陷侧型为负号。Р拉紧区段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Р 一、应采取提高运行速度、降低承载索与鞍座之间的摩擦系数、减少拉紧系统和偏斜鞍座上的摩擦阻力、提高承载索公称抗拉强度、加大拉紧重锤质量等措施,延长拉紧区段的平距。Р 二、一个拉紧区段的最大平距,应按下式计算:Р 式中 Lmax——一个拉紧区段的最大平距(m);Р ε——锚固站站口第一跨弦线与拉紧站站内承载索中心线之间的总折角(°),凸起侧型为正号,凹陷侧型为负号。Р 三、对于多拉紧区段索道,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合理划分各拉紧区段。Р 四、在每个拉紧区段内,承载索锚固端宜设在高端,承载索拉紧端宜设在低端。Р 五、当凸起地段支架群的摩擦力总和可以阻止承载索滑动时,宜采用两端拉紧方式。承载索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Р 一、在一个拉紧区段内,宜采用整根的密封式钢丝绳;Р 二、线路套筒宜采用楔接。线路套筒与支架的距离,不得小于15m;Р 三、过渡套筒内承载索的末端宜采用楔接。拉紧索的末端应采用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