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惩罚,从实际后果方面证明道德劝告的正当性。这两方面的教育是有一定效果的。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没有哪一个青少年不知道撒谎是不好的,也没有哪一个青少年不知道撒谎一经查明是要受到处罚的。但这并不能使他们从根本上远离谎言,原因就是投机心理在其中作祟:一方面在于上述的消极后果不一定出现,另一方面还在于不正当的利益诉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学生作弊被抓住了,他并不认为作弊本身不好,而是认为自己“倒霉”、“运气不好”,并可能狡辩:别人也……为什么只抓我?从这里更可以验证学生们对撒谎结果的认识远远大于对其本身的认识。可以断言,基于功利主义的“道德劝告”加“纪律规训”的诚信教育方法总体上效果不会太好。Р诚信教育从方法上要改弦易辙。具体办法可以探索,总的方向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手段或途径去除诚信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彰显诚信教育中的人文主义。Р下面还以“狼来了”这个故事为例进行分析。Р首先,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但是问题的方向不是引导学生们发现撒谎与消极后果之间的直接联系,而是引导他们去分析撒谎的心理条件或诱因,分析这些心理条件或诱因的正当性、合理性及其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法,了解撒谎的心理过程,并找到克服这种心理过程的条件或办法。Р其次,可以再选择或续编一个“狼没有来”之类的故事,引导学生们讨论在结果无害甚至有利情况下撒谎的过错问题。Р上述这些教学环节最好都结合老师与学生们自己的诚信或撒谎经验来进行,以便使得教学活动不仅是外向的知识讨论,而且伴随着内在的经验反省和人格成长。Р我们应该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行使自己神圣的教育职责,全面深入并追求实效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进一步使所有人都能够从诚信做起,进而建立一个充满诚信的社会。正如我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