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安徽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可行性报告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108 |  大小:4919KB

文档介绍
地层除缺少早—中泥盆世沉积外,基本发育齐全,其中除志留纪、晚泥盆世及二叠纪,上部碎屑岩为主或夹含煤沉积外,主要发育台相碳酸盐岩为主。震旦纪下部有冰水沉积Р古生代Р二叠纪Р石炭纪Р泥盆纪Р志留纪Р奥陶纪Р寒武纪Р晚元古代Р震旦纪Р青白口纪Р以海滩—陆棚相砂、泥、碳酸盐沉积为主,底部有砾屑沉积Р砂,泥质复理式沉积,已变质Р以中酸性火山岩系为主及河湖相粗碎屑沉积Р中元古代Р蓟县-长Р城纪Р缺中元古沉积。浅变质的槽盆相砂、泥、碳酸盐沉积,韵律发育Р缺中元古代沉积,由酸性、基性Р火山—沉积变质岩系组成Р中元古代以张八岭发育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系, 皖南见泥砂质复理岩早元古代以大别南缘—肥东一带见浅变质含磷砂、泥质碳酸盐沉积Р早元古代Р晚太古代Р由中等变质,中基性为主的火山—复理式沉积岩系组成Р(可能无沉积)Р仅大别山、肥东阚集出露。由中深变质中基性火山Р—复理式沉积岩系组成Р自三叠纪末至侏罗纪开始,由于受强烈的印支运动及后来的燕山运动影响,Р省内沉积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全省境内可见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厚度变化较大的陆相盆地。其中大多以红色粗碎屑沉积物为主,大别山北麓、沿江地区、皖南山区等地发育有中酸性火山岩,第三纪时有基性火山活动。至第四纪由于长江、淮河的形成,沿江淮流域及其支流,有广泛的第四纪沉积物堆积。上述地层的分布特征,组成了安徽省地层发育的基本格架(见表 3-2)。Р⒉构造Р安徽地跨华北陆块、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陆块三个大地构造单元,是古中国大陆重要接合地带,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地壳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前南华纪陆块基底形成阶段;南华纪至三叠纪陆缘盖层发展阶段,侏罗纪以来为陆内Р2Р盆山演化发展阶段。印支期南、北陆块碰撞造山运动,结束了安徽海相地层发育Р史,奠定了我省板块构造格局(图 3—2)。Р图 3-1?安徽省地层区划图Р3Р表 3—2?安徽省地层一览表Р4Р续表 3—2Р5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