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105KB

文档介绍
分子免疫调节剂, 但临床前研究提示本品可能通过诱导体内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在内的细胞因子而产生抗病毒活性。耳廓、胸壁、颈部的复发率不一。浓度5%的乳霜可有效预防耳廓瘢痕疙瘩切除后复发。Р二、局部注射治疗Р1.5-氟尿嘧啶:临床疗效同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或局部注射曲安奈德, 但不良反应更少;与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相比, 5-氟尿嘧啶的改善作用更显著;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Р2.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作为瘢痕疙瘩的一线治疗方式, 增生性瘢痕的二线治疗, 可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提高疗效。低剂量可能减少不良反应, 如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缺失等。Р3.博来霉素:数项小样本量及非对照研究证实其可治疗皮肤瘢痕, 疗效良好。多数患者瘢痕变平或消退, 疼痛减轻。Р三、物理疗法Р1.硅酮制剂:临床长期广泛应用, 硅凝胶预防高危患者异常瘢痕的获益循证等级较弱, 研究方法的质量等级较弱, 可能存在大量不确定性。硅凝胶疗效与硅胶片相同或甚至比后者更优。新型硅酮制剂克服了黏贴的问题, 适合头颈部使用, 可有效预防瘢痕发生并治疗增生性瘢痕。Р2.放射治疗:与手术切除联合应用可减少瘢痕疙瘩复发;与冷冻疗法及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相比不良反应更少, 患者满意度更高;根据受损部位调整方案可降低复发率;瘢痕切除术后高剂量体表短程治疗可预防复发。Р3.冷冻疗法:仅限较小瘢痕, 需要反复治疗, 但延长愈合时间, 可能引起永久性色素改变, 皮肤增生风险和疼痛等。传统冷冻疗法联合皮损内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提高治疗小瘢痕疙瘩的疗效。Р4.压力治疗:主要基于经验性证据, 为烧伤后防治增生性瘢痕的长期标准护理, 压力值较高时疗效更优;中重度瘢痕患者临床获益更优。2009年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 未改变整体瘢痕评分, 仅轻微改善瘢痕厚度。Р5.黏性微孔低致敏性纸胶带:用于手术切口瘢痕形成低风险患者, 预防增生性瘢痕。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