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教师师德教育读本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40 |  大小:80KB

文档介绍
愿意“上钩”Р佚名Р一次,一位朋友向我讲了这样一段有趣的经历。朋友应约与好友一起出海垂钓,划船的是一位老渔翁。到了中午,大家正准备品尝垂钓果实的时候,发现老渔翁依然静坐在船尾。朋友问这是干什么。渔翁回答在钓章鱼。朋友心想,章鱼有那么多条腿,钓起来一定很难。过了一会儿,渔翁从水中拉上来一只褐色的酒瓶,而瓶内果然有一只章鱼。Р Р 朋友越发好奇,渔人道出了真相:章鱼属于软体动物,全身没有一根骨刺。章鱼捕捉食物时很狡猾,经常缩着身子,钻到空的小螺壳内隐蔽起来,发现猎物走近时,悄悄地从壳内爬出,用爪子抱住猎物,从牙齿内放出毒质,麻痹猎物,然后吞食。有经验的渔翁正是了解它们的需要而“智取”,引诱章鱼上钩。Р 此事让我感触很深,我想到了我的日常教学。有些时候,精心准备的一节课,在课堂上往往引发不了学生激活思维的讨论,有时即使思考了,也没有回答到我先前所谓预设的“关键点”上。而我又急于求成,甚至不惜口舌,一遍遍对学生进行“诱供”,生搬硬套,直到学生回到自己课题设计的框框内才肯罢休。Р 实际上,面对无吸引力的情境设置,学生没有理由必须走进教师预设的轨道中。细思之下,之所以过于追求教学结果是因为我所注重的,更多的是教案设计,没有顾及到学生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深一层上说,我未能做到“让学生愿意上钩”的原因,一方面是我的教育理念在很多环节只停留在理论上,真正实施起来,有些放不开手,怕学生“多事”,怕走出了课堂目标设计。其实,学生即使没有深入,很浅的一点儿回答也很可贵,至少给了学生一份独特的体验与感悟,而这种体验与感悟胜过千言万语的硬塞说教。Р 另一方面是过分追求课堂目标、课堂效益的思想在作怪。记得北京教科院一位专家曾说过,评价课堂教学,应更多关心教师在创设有效学习活动的环境与氛围上工作做得如何,应关心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帮助是否切实有效,过于追求课堂效益并不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