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劳技论文: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42KB

文档介绍
师在课堂上要有错误意识,巧借学生的“错”资源,轻松地把学生引到“对”的轨道上来。Р(五)变奏教学流程Р新一轮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那么,如何面对那些无法预料的突发状况?着慌肯定不行,此时最需要的,是一种处变不惊、临变不乱的睿智。精彩往往缘自生成。当预设方案被课堂中出现的突发状况打乱时,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应迅速整理一下思路,设法重新将教学程序理顺,通过调整达到“殊途同归”之功效。教程是流动的,而非晶体的,我们需要把过去的教学流程变奏一下。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可以概括为如下图所示的流程:Р捕捉判断,促进生成Р ↑─────→↓Р创设情景导入→学生资源生成→教师回应反馈→教学过程生成→开放拓展延伸Р ↑←────↓Р 互动深化,推进教学Р由有效的创设情景导向生成丰富的学生资源,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人”给予深层次的关注。用自己的敏感,努力去倾听和捕捉课堂中生成的学生资源,做出正确地价值判断,使教学的过程不断得以生成和推进。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灵感稍纵即逝,火花瞬间即灭,而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捕捉“焦点”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和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这样的教学才是一门名副其实的艺术,这样的对话才会充满人性的光辉,这样的课堂才能出现不曾预料的精彩。Р[参考文献]Р1、陈晓鸣《劳技教育:通向素质教育的一座桥梁》Р2、朱柏勇《激励—一服孵化劳动情感的“灵药”》Р3、徐长发《发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