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四章)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  |  页数:48 |  大小:84KB

文档介绍
准,以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为依据,去判断个体行为的道德价值的一种活动。Р (2)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Р 第一,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大学生个体行为中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和保证。Р 第二,道德评价是道德从意识形式转化为行为实践的杠杆。Р 第三,道德评价是形成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Р 第四,道德评价是调节大学生行为的重要手段Р道德评价的形式: Р道德评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等形式进行的。Р (1)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是指人们用语言或文字对社会活动中的人或行为事件所发表的带有某种倾向性、具有约束力的较为一致的意见。如: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千夫所指,不病而死”、“唾沫星子淹死人”、“口碑”……Р (2)传统习俗。传统习俗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已被人们普遍承认和熟悉的道德传统和行为方式。(如:汉族的婚嫁习俗与云南摩梭族的走婚习俗不同,从而人们对不同民族的婚嫁事件的道德评价就会不同。) Р(3)内心信念(良心)。内心信念,指的是行为者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真诚信服和强烈的责任感,也即我们所说的“良心”,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坚定的道德意志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心理驱动力和需求。Р孟子的“德治”思想的“性善论”为基础,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因此,“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弗思耳矣。”“仁义礼智根于心。”Р孟子提出了存心、养心、尽心等比较系统的道德修养方式。Р存心,就是保持自己的善心。孟子认为,能否保持自己的善心,是君子和小人的首要区别。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